树鼩感染模型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1)复制方法  取体重为116~148g的健康成年树鼩,经其尾静脉接种丙型肝炎患者血清0.3ml/只,接种第3日经腹腔内再注射0.2ml/只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接种前和接种后定期在30mg/kg体重的剂量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行肝组织活检,用4%多聚甲醛固定。取肝组织后第3日无菌采集心血约0.8ml,立即分离血清检测血清ALT,血及肝组织标本共收集6个月。于接种感染第28周时麻醉处死动物,取其肝脏组织经10%甲醛溶液固定,作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另取肝组织作透射电镜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

(2)模型特点  接种感染后2~3周,有1/2的树鼩血清 HCV RNA呈间歇性阳性;9~11周时,有40%的模型动物 ALT水平升高。模型动物肝组织中HCV抗原阳性,并可在肝组织中检测到负链HCV RNA。ALT的升高与血清中的 HCV-RNA检出率相关,显示ALT的升高可能是病毒复制所致。光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树鼩肝组织中可见门管区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脂肪变性及嗜酸样变;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肝细胞胞质中有阳性颗粒分布。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肝细胞线粒体及滑面内质网均出现中毒性改变。

(3)比较医学  接种感染后观察过程中,树鼩可出现一过性的精神萎靡、食欲下降、轻度腹泻及黄色尿液等,可持续约1周。树鼩HCV感染后其肝细胞HCV抗原阳性信号在肝细胞中的定位、抗原阳性细胞的分布形式以及存在状态均与人类丙型肝炎相似,接种感染HCV的树鼩在前8周的病理变化与临床人类急性丙型肝炎的病理表现相似;但人类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病变,如显著的肝细胞嗜酸样变性、脂肪变性及胆管损伤等,未发现树鼩肝组织中有类似病理变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