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的窃窃私语

来源:环球科学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雄孔雀能发出人耳不可闻的声音。  

图:当雄孔雀展开尾羽抖动摇晃的时候,会发出只有孔雀才能听到的低频声波。

    出乎人们的意料,孔雀可能会用次声波交流。新的录音显示雄孔雀会在炫耀羽毛时发出人类听不见的次声波。

    不过,6月13日,Angela Freeman在动物行为学学会年度会议上报道,其他雄孔雀能听到这种次声波。她给孔雀播放这些声波的录音,雌孔雀听到后变得很警惕,而雄孔雀很可能会发出厉声警告(人类可以听见)。Freeman指出,因此孔雀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能通过次声波交流的鸟类。

    “真有趣”,来自加拿大金斯顿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 in Kingston)的Roslyn Dakin说,她正研究孔雀求偶时的视觉吸引力。她推测:如果孔雀能发出次声波,那么其他鸟类应该也可以。她说:“我不觉得这是件奇怪的事。”

    这种次声波(频率小于20赫兹)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在用录音技术发现大象等动物可以用次声波交流之前,生物学家已经观察它们好几个世纪了。但能够制造次声波并不意味着动物们用它交流。科学家记录到了另一种鸟类——松鸡发出的次声波,但在给松鸡回放录音时,至今都没有迹象表明它们能听到或是关注这些次声波。

    Freeman是马尼托巴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itoba)的动物行为学家。她的合作者认为,孔雀那张扇形并微微向前弯曲的尾屏好似一个浅浅的碟形卫星天线。Freeman受此启发,决定详细记录雄孔雀的声音。虽然她没有发现证据能证明展开的尾屏在接收声波时起到了天线的作用,但是,记录确实显示声波的频率小于20赫兹。雄孔雀最有可能通过两个常见的动作制造出这种声波:在尾屏展开后,雄孔雀抖动尾羽,形成沿尾屏边缘传播的涟漪,或是制造从尾屏根部向外辐射的震动。“在这两个经典的动作中,人类只能听到树叶摩擦般的声音。”Freeman说,“但是在灌木丛中,低频振动可以传播到视野几百米外的鸟儿那里。”

    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听到雄孔雀刺耳尖叫声的人,当然知道鸟类是用人类听觉范围内的声音沟通的。在同一会议上,Dakin给出的证据表明,某些雄孔雀甚至会在独处的时候伪造交配过程中才有的叫声,这可能是一种骗术,为了增加异性垂青的机会。然而,对于孔雀拥有超乎生物学家想象的交流方式,Dakin并不感到特别惊奇。对于这种熟悉的鸟类,她说,“我们谈论的比研究的还要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