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制方法 刮取同种异体实验犬的四肢长骨骨髓,经37℃恒温箱孵育30min,以3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骨髓脂肪,于-80℃冰箱冷藏待用。选择健康杂种犬,雌雄不限,体重为15~18kg。将冷冻保存的骨髓脂肪用水浴复温至37℃后,按0.7ml/kg体重的剂量经犬股静脉缓慢注射,使其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观察时间48h。观察指标包括:在骨髓脂肪注射前(0h)和注射后4、12、24、48h,抽取肝素抗凝股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在骨髓脂肪注射前(0h)和注射后4、12、24、48h,抽取周围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试验;栓塞后48h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行大体标本观察,冰冻切片油红O脂肪染色和石蜡切片HE染色,电镜观察。脂肪栓塞后,血小板随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而呈进行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早期升高,24h以后显著降低;病理检查肺组织损伤严重:①大体检查:肺组织充血水肿,大面积出血性梗死,呈肝样变。②肺组织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肺小血管内、肺组织间隙及肺泡腔内均见红色脂滴。③石蜡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检查:肺泡、肺血管腔内见脂滴附着,肺毛细血管内皮肿胀,组织充血水肿,有炎性细胞及吞噬细胞浸润。④电镜检查:肺微血管腔内可见脂滴及血小板聚集、变形,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膜增厚,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生、退变,线粒体、溶酶体、粗面内质网受损。
(2)模型特点 脂肪栓塞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甘油、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矿物油、橄榄油及同种异体动物组织脂肪进行静脉注射,使动物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其缺点是栓塞物大部分为化学合成剂,与临床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脂栓成分有所差异,因而很难真实地模拟出临床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栓塞的脂肪来源于骨髓,而不是脂肪组织、乳糜微粒、游离脂肪酸等。
(3)比较医学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创伤、骨折的严重并发症。它是由多种化学介质、多种细胞成分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急性炎症过程。采用同种异体犬的长骨骨髓脂肪作为脂肪栓子建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动物模型,动物所出现的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结果及大体标本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符合临床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