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在沪举行
2017年02月20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2月17日,第26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PASL)年会今天在上海开幕。会议接受投稿数量创下历史新高,集中展示了亚太地区肝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次举办的APASL-NGO联合论坛,将发布“上海宣言”。
2月17日,第26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PASL)年会今天在上海开幕。会议接受投稿数量创下历史新高,集中展示了亚太地区肝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次举办的APASL-NGO联合论坛,将发布“上海宣言”。
据悉,自1978年8月成立以来,APASL已成为全球肝病领域领先的医学协会,其年会跻身全球三大顶级肝脏病学学术会议之列(另外两个为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和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本届大会是继2010年第20届北京APASL年会后,APASL再次来到中国举办,受到国内外肝病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次会议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和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承办,最终接收摘要投稿2237篇。这个数量创APASL年会历史新高,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投稿共1456篇,占比65%,显示了中国肝病研究水平的迅速提升。大会共邀请了262位专家做学术交流,有5000余名代表注册与会。
本届大会以“行动起来,治愈肝病”(Action for Cure)为主题,设立了多个环节的相关讨论。其中,历时一天的APASL-NGO联合论坛,以“携手消除亚太地区病毒性肝炎”为主题,由APASL联合世界肝炎联盟、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等全球肝炎相关主流民间公益组织(NGO)举办,聚焦民生,从肝病负担、2030年消除肝炎的障碍以及如何与科研部门合作等方面展开讨论。
年会期间,APASL也与WHO联合举办论坛,针对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肝炎危害”目标,通过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国家措施、2017WHO指南肝炎检测的开展及检测方式区域创新、消除乙肝在亚洲的母婴传播三方面的讨论,探索从不同层面推进行之有效的策略。
据了解,由于乙肝疫苗的广泛预防接种,我国近年来共减少了3000万例HBV携带者,10岁以下儿童的肝炎率已降至0.32%。作为肝病大国,目前我国的甲型肝炎传播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戊型肝炎疫苗研发成功并上市,丙型肝炎的防控也在进行中,近期相应的小分子药物即将上市,HCV有望治愈。国家已将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疾病防控,列入了“十三五”的重大课题研究。
但专家表示,我国大众对肝病的认知还不全面,需要采取多种现代媒体手段进行肝炎的健康宣传,消除社会歧视,规范治疗,给患者更好的关怀。在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等方面,还要加强薄弱环节,按照国家要求接种现有疫苗。此外,还需要大力提高最先接触肝炎患者的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特别要加强贫困地区的肝病专科医生的培养。
据悉,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2015年启动了“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2016年在此基础上又启动了“妊娠乙肝防治示范基地”,并且运用移动医疗工具(小贝壳APP)对乙肝孕妇规范管理,显著提高阻断成功率。目前已有近百家医院加入项目行动,培训了3000多名技术骨干,惠及近万名乙肝患者。年会上,大会主席侯金林教授与有关专家分享了中国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成果和经验。
上一篇: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 02-17 ]
下一篇:科技部发布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