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特殊种系动物脂肪肝模型

2017年06月02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作者:周光兴 责任编辑:yjcadmin

(1)复制方法  PEPCK-nSREBP-la小鼠,由人工培养的出生后即发生暂时性脂肪肝的转基因小鼠,断奶后给予低糖类和高蛋白质饮食后可再次形成脂肪肝。 aP2-nSREBP-1c小鼠,同属人工培养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ob/ob小鼠、fa/fa大鼠、JVS小鼠,属自然突变动物模型。 FLS小鼠,通过同系交配方法培养的一种脂肪肝动物模型。

(2)模型特点  aP2-nSREBP-1c小鼠的nSREBP-1c的转录因子积聚在白色和褐色脂肪细胞的细胞核中,这些脂肪细胞不能完全分化,白色脂肪组织(WAT)的重量明显增加,肝脏内充满三酰甘油,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肝。ob/ob小鼠或fa/fa大鼠表现为摄食过量、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并产生脂肪肝。JVS小鼠(juvenile visceral steatosis mouse, JVS)在出生后4~5周,体重迅速增加,表现为肝细胞轻至中度脂肪性变。FLS小鼠新出生时整个肝脏小叶含有相当多的小脂滴,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大脂滴,肝脏三酰甘油含量呈现明显上升,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增强。

(3)比较医学  肝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合成、氧化和运输主要受肝细胞内酶的调节。动物相关基因自然突变或人工改变其遗传学因素,均可诱发实验动物肝脏脂肪性变。 PEPCK-nSREBP-1a小鼠和aP2-nSREBP-1c小鼠属于促进肝脏脂肪生成基因过度表达动物模型。SREBP-1是一种能够激活许多参与脂肪酸和胆固醇生物合成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肝细胞特异性过度表达nSREBP-1a的转基因小鼠,通过喂饲糖类、高蛋白质饮食,可以激活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PEPCK)增强剂,驱动肝脏表达从胆固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1a(sterol regulatory etement binding protein-1a,SREBP-1a)截取的一种主要带阳电荷的蛋白片段,诱导多种脂肪生成酶的 mRNA而形成脂肪肝。aP2-nSEBP-1c小鼠具有 PEPEC-nSREBP-1a小鼠某些特征。给予瘦索治疗,能治愈其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肝。ob/ob小鼠和fa/fa大鼠属于促进肝脏脂肪生成的自然突变模型。ob/ob小鼠由于自然突变阻止了其瘦索的合成,导致肝脏脂肪酸的输入量增加,脂肪酸合成酶增加及肝细胞的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增加,而使脂肪酸在线粒体的代谢中不能净获取ATP。fa/fa大鼠的Fa(fatty)突变是近瘦素受体配体结合区的密码子269的点突变,影响受体的细胞内启动和(或)信号传递。Fak突变是致跨膜区前的密码子763停止早熟的点突变,与Fa突变不同,Fak突变使瘦紊受体不能插入细胞膜。无论哪一种的突变,其纯舍子均表现为摄食过量、肥胖、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和高脂血症。JVS小鼠属于降低肝脏脂肪清除基因的动物模型。由于JVS小鼠存在原发性肉毒碱缺乏,使脂肪酸转运人线粒体的过程受阻,脂肪酸β氧化障碍,进而造成脂肪酸在肝脏中的堆积。FLS小鼠属于多基因作用模型。FLS小鼠能自发形成的脂肪肝而无肥胖、糖尿病倾向。本脂肪肝模型与酒精、肥胖均无关,遗传分析为多基因作用的结果,是一很有发展前途的脂肪肝动物模型。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