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灵长类主要品种品系

2017年05月03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心血管病实验动物学》 作者:霍勇 陈明 主编 责任编辑:yjcadmin

(一)恒河猴  又名罗猴、广西猴等。学名为Macaca mulatta, Rhesus monkey。最初发现于孟加拉的恒河河畔,所以称恒河猴或孟加拉猴。我国广西的这种猴很多,所以俗称“广西猴”。过去一般都称猕猴,但猕猴是属名,此种称法不妥,容易混淆。恒河猴的分布由印度的北部往东,经过尼泊尔、阿萨密、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以及我国西南、华南各省、福建、江西、浙江一带。是目前在生理学、行为学、免疫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灵长类动物。

(二)熊猴  学名Macaca Assamensis,Assamese monkey,分类所属同恒河猴。熊猴又称阿萨密猴或蓉猴。产于阿萨密、缅甸北部以及我国的云南和广西。熊猴和蓉猴是广西的本地名。形态和恒河猴很相似,身体比恒河猴稍大,面部较长;毛色较褐,腰背部的毛色和其他部分相同,缺少恒河猴那种橙黄色的光泽,毛也较粗,不如恒河猴细密;面部、两耳为肉色,老猴面部常生雀斑;头皮薄,头顶有旋,头毛向四面分开;雄猴身长约65cm,尾长约23~25cm,体重约12~14kg,雌性较小。其行动不如恒河猴敏捷和活泼,小猴也不如恒河猴聪明易驯,叫声和恒河猴不同,声哑,有时如犬吠。

(三)红面断尾猴  学名Macaca speciosa melli, Stump-tailed monkey,分类所属同恒河猴。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模式亚种(L.S.Speciosa)产于泰国、缅甸、印度和我国云南等地。红面断尾猴又称华南断尾猴,土名叫黑猴和泥猴。本属各猴的尾巴有的已退化到几乎没有,有的已缩至仅占身体的1/8~1/10左右。毛色一般为黑褐色,但随年龄和性别稍有不同,有的几乎全黑,有的较褐,略似朱古力色。面部大多数发红,但红的深浅不同,这与发育有关,幼年不红,越接近成熟面色越红,到老年红色又渐消退,转为紫色或肉色,还有少数变成黑面的。雌猴乳头为红色,因为色素的关系,有时为一红一蓝。雄猴身长约60~65cm,尾长约5~7cm。红面断尾猴常用于眼科和行为学研究。

(四)四川断尾猴  学名Macaca speciosa thibetana。又称藏酋猴。是红面断尾猴的一个亚种,产于四川的西部、西藏的东部。毛色和红面猴差不多,也为乌黑色,但稍浅,褐色较多,没有纯黑色的,胸腹部浅灰色的毛很多,毛的长度也和红面猴差不多,但被毛比红面猴为厚。面色偶尔也有红色的,但较少,老年猿在两颊和颏下常生出相当长的大胡子。身体比红面猴略大,雄猴身长70cm以上,尾长在7~10cm。聪明伶俐,可以驯养。

(五)台湾岩猴  学名Macaca cyclopis。产于我国台湾。肩毛长,有花纹,体大。

(六)平顶猴  学名Macaca nemestrina,日本称猪尾猴,主要产于东南亚各国。尾圆粗,4岁性成熟,妊娠期170(162~168)天,哺乳期8~10个月,雌猴4.5~10kg,雄猴10~14kg。

(七)日本猕猴学名Macacafuscata。体大,成年雄猴重11~18kg,雌猴重8.3~16.3kg,月经期28天,妊娠期170~180天,性成熟时,雄猴为4.5岁,雌猴为3.5岁。刚出生的仔猴重400~500g,哺乳期6~8个月,每年3~8月为繁殖生育时间。

(八)食蟹猴  学名Macaca irus或Macaca fascicularis,又称爪畦猴。月经期29(22~33)天,妊娠期167(153~179)天,哺乳期14~18个月,性成熟为4.5岁。

(九)头巾猴  学名Macaca simica,月经周期平均29.5天,成熟雄猴体重4.5~8.5kg,雌猴3.5~4.5kg。

(十)戴帽猴  学名Macaca radiata,主要产于印度。月经周期平均31天,妊娠期163(153~169)天,哺乳期8个月,成年雄猴体重5.5~8.8kg,雌猴3.4kg,性成熟年龄3~4岁,每年1~4月为繁殖生育期,初生仔猴体重330~370g。

(十一)狮尾猴  学名Macaca silenus,成年雄猴体重6.5~7kg。

(十二)叟猴  学名Macaca sylvana,又称蛮猴,主要产于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月经期27~33天,妊娠期210天,成年雄猴体重11kg。

(十三)苏拉威西猴  学名Macaca maurus,又称圣猴,产于印尼。成年雄猴体重8.5~10kg,雌猴5~5.5kg。

其他用于医学科学研究的猴品种有:

1.獭猴  学名Loris tradigradus,适于做视觉生理研究。

2.狨猴  学名Hapale jacchus或Callithrix jacchus,英名Marmoset。狨猴又名绢毛猴、普通狨(Callithrix iacchus)、银狨(Callithrix argentata)、倭狨(Cebuella pygmaea)、棉顶狨(Cottontop pinche)。狨科有3属35种之多,是产于中南美洲的小型低等猿类,特点是体小尾长,尾不具有缠绕性,头圆、无颊囊、鼻孔侧向。各种狨皆活泼温顺脆弱,易驯养。狨又名“囊猴”,因小狨可以放在衣袋或手笼中而得名。需经常食虫,不然难于长期存活。妊娠期为146(140~150)天,性成熟为14个月,有月经,性周期为16天。交配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在笼内人工繁殖,每胎1~3仔,双胎率约为80%。主要用于生殖生理、避孕药物研究和甲型肝炎病毒及寄生虫病的研究。

3.夜猴  学名Dmroucouli nachtaffe,主要用于视觉研究和疟疾研究。

4.松鼠猴  英名Saimiri sciurea,主要用于视觉、脑神经和药理学研究。

5.金丝猴  学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又称黄金猿、皮氏瘠猴。主要产于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

6.树鼩  学名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又名树膘鼠、树仙。一般称作猿猴类动物。外形似松鼠,体小,吻尖细,成年时体重120~150g。前后肢各有5鼩趾。犬齿细小,前臼齿宽大。通树尾蓬松似松鼠,但另有细尾树鼩和笔尾树鼩。树鼩为昼夜活动的食虫类,栖息活动于灌木林地区,攀缘流窜,行动敏捷。体小,易受惊,如长时间受惊、处于紧张状态时,体重下降,睾丸缩小,当臭腺缺乏后,母在产后吃掉仔,生育力丧失,甚至会死亡。一般单独活动,食物以虫类为主,也可食用幼鸟、鸟蛋、谷类、果类、树叶等。每年4~7月为繁殖季节,妊娠期约45天,每胎2~4仔,繁殖力高,存活率低。

树鼩由于是一种体小、价廉的灵长类动物,它的新陈代谢远比犬、鼠等动物更接近于人,大体解剖也近似于人,因此在医学生物学上用途很广,受到广大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现已用于化学致癌的研究、黄曲霉素致肝癌的研究,人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睡眠生理的研究等。这种动物长期饲喂高胆固醇食物时不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食入的胆固醇都以胆盐的形式排泄掉,值得进一步认真研究。

7.巨大类人猿(Apes)  主要有长臂猿、猩猩、马来西亚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狒狒。

许可证

地区: 广东省
许可证类型:
许可证号:
单位名称:
查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