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
2017年04月10日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作者:周光兴
责任编辑:yjcadmin
(1)复制方法 体重为2.5~3kg实验兔,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取血检查血脂,然后以高脂饲料(92%颗粒饲料,2%胆固醇,6%花生油)喂养1周后,麻醉后仰位固定,暴露分离一侧颈总动脉,长约12mm,两端以动脉夹阻断血流孤立长约8mm的血管。在近端动脉夹的远侧2mm处刺入4.5号静脉输液针,于远端动脉夹近侧约1mm处穿出管腔,而后针头缩回管腔内。由穿刺针向被隔离的颈动脉段内注入生理盐水2ml。再接医用氮气,以120ml/min的流量风吹血管腔15min造成内皮干燥。而后以生理盐水充盈管腔,恢复血流,湿润棉片压迫3~5min止血,缝合伤口。术后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2~4周取血检查血脂,颈动脉造影检查,然后以原位生理压灌注固定,切取双侧颈动脉于甲醛中再固定做病理检查。血管造影片以photoshop软件精确测量颈动脉最狭窄区的最小残腔直径(DMS)和狭窄远端正常颈总动脉直径(DCC),可计算狭窄率=(DCC-DMC)/DCC×100%。术后2周后可见血管中度狭窄(30%~69%),1个月后可见重度狭窄(70%~99%)。
(2)模型特点 本模型采用气体干燥损伤颈动脉内膜,最大的优点是只损伤内膜,对中膜的损伤相对轻微。而球囊法则是造成动脉壁全层的损伤。由于隔离的血管长度可以准确掌握,干燥气体的流速和时间也可准确控制。所以损伤程度可保持相对稳定。
(3)比较医学 内皮损伤和脂质浸润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产生的最根本机制,所以在考虑复制模型时一定要考虑这两个基本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高脂喂养2个月动物模型的动脉局部病理特点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已非常相似,如中膜平滑肌层变薄、内膜增厚等。
上一篇:颈动脉球囊扩张再狭窄动物模型[ 04-10 ]
下一篇:脂肪栓塞综合征动物模型[ 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