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凝血酶加氨基己酸复合诱导兔DIC模型

2017年02月1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作者:周光兴 责任编辑:yjcadmin

(1)复制方法  实验兔常规麻醉后,以(1ml/min)×60min的速度自股静脉恒速滴注诱导剂凝血酶100U/kg体重加氨基己酸50mg/kg体重或NS,同时自耳缘静脉恒速滴注肝素或NS((1ml/min)×60min)。于给药前及开始给药后20、40和60min分别自心脏取血2.5ml,其中20μl供 PLT(血小板计数)用,余血离心,得血浆,测定PT(凝血酶原时间)、PLT、FIB(纤维蛋白原)及3P(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并与给药前基础值相比,计算给药后上述有关指标的延长或下降百分率以及3P试验阳性率。给药60min后处死兔,取肺、肾做病理切片,以磷钨酸苏木(PATH)纤维素染色,观察肺毛细血管及肾血管球微血栓形成情况,并计数100个肾小体,计算肾血管球微血栓形成率。

(2)模型特点  用此种方法建立的DIC模型,用时短,效果明显,成功率高,且兔血量丰富,适合做多项指标的检验,适用于抗DIC药物的药效学研究。

(3)比较医学  本模型采用的凝血酶剂量为100U/kg体重×1h,加用氨基己酸50mg/kg体重×1h,给药后1h即已建立典型的DIC模型,表现为:PT进行性延长,PLT、FIB进行性降低,3P试验由阴性转为阳性,呈现明显的时效关系,与临床DIC的病理生理变化类似。因氨基己酸能够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对于凝血酶等活化了的凝血因子的消除作用,所以在造模中加用氨基己酸可辅助凝血酶造成的体内血栓形成。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