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工作报告
2008年06月05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wc
摘要:第三届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在广东省科技厅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高实验动物管理水平、促进生命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开展学术交流、咨询服务,接受政府委托的各项社会职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现将第三届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的工作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顾为望
第三届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在广东省科技厅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高实验动物管理水平、促进生命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开展学术交流、咨询服务,接受政府委托的各项社会职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现将第三届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的工作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积极参与许可证评审,促进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的规范管理
本届学会成立之初,正值国家《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广东省科技厅联合卫生厅等七个厅局联合签署下发了《广东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细则(试行)》,对许可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会在省科技厅的具体组织领导下,组织专家对许可证申请单位进行现场评审。现场评审中通过听取申报单位的汇报,对各单位分管实验动物工作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进行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考试,实地查看设施运行状况、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相关记录,最后进行讲评。在评审中始终严格遵循评审考核程序和既定步署,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使条件具备的单位通过评审后各项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和SOP得以完善;对那些条件不达标的单位,通过宣传贯彻国家和广东省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促使各单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整改,为广东省科技主管部门发放许可证提供依据。
截止2007年底,学会共完成了对103个单位的实验动物许可证评审工作,为我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发挥技术优势,开展咨询服务
1、为清洁级实验动物设施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定,申请单位在提交实验动物许可证评审材料时,必须提供实验动物环境设施质量合格证,并将其作为接受许可证评审申请的必要前提,否则不予受理。为了全面执行实验动物国家新标准(2001年版),省科技厅于2003年5月在全省发布了对“清洁级实验动物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的要求,所有清洁级实验动物设施必须进行升级改造,并设立专项研究课题,由学会负责研究实施。经过几年多的努力,全省有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单位在学会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对亚屏障设施的升级改造,设施改造后经检测均达到国家新的SPF级实验动物设施标准。
2、开展咨询服务,接受委托组织设计
许多单位在实验动物设施建设过程中,经常向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寻求技术支持,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会充分发挥实验动物专家集中、理论与经验丰富的优势,开展咨询服务。学会先后组织专家为四十多家单位的实验动物设施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得到了各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特别是汕头大学医学院、广州军区总医院对学会卓有成效的咨询服务深表感谢,并向科技厅、学会和监测所送来锦旗。
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咨询和委托设计服务,不仅为建设单位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浪费,同时也使我省的实验动物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而且也避免了新建设施完全不能投入使用的现象。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整体目标。几年来,本届学会共为40多个实验动物设施(约40000平方米,投资额约2亿多元)提供了咨询,避免了因设计失误而造成损失。还帮助5个建成后不能投入使用的设施进行改造,使之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开展实验动物管理立法调研,加快我省实验动物立法步伐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实施,实验动物许可作为行政项目被保留下来,充分说明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所以,省科技厅在2005年就着手部署实验动物管理立法工作。2006年期间,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和省实验动物学会部分专家及相关管理人员,分批对北京、湖北、辽宁、重庆等9个省市共38家单位,以及广东省境内的广州市、深圳市、韶关市、潮州市等4市共33家单位开展立法调研。2007年,又组织实验动物学会专家和相关管理人员去国外开展立法调研。充分了解了国内、外实验动物的立法情况,及其它省份的许可证管理、“十一五”规划和平台建设等有关资料,为我省的实验动物立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1、本届学会重视人才培养、大力推动实验动物科技队伍建设。随着我省实验动物科学建设的进步,实验动物科技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人员素质和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2、加强全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会承担了为全省培训实验动物人才的重任,从2003年~2007年共举行培训班11期。通过实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计划,一方面提高了我省广大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宣传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政策法规。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实验动物事业蓬勃发展,同时也推进了我省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法制化管理进程。
3、实验动物高级人才培养实现了从无到有跨越式发展。目前我省有2个实验动物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学会专家不仅有硕士研究生导师,有的还是比较医学和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每年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遍布广东、北京和上海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已逐渐成为实验动物科技队伍中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4、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都先后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实验动物课程。
所有这些不仅使实验动物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充实加强,而且有助于推动与实验动物学科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科学研究。
(五)积极开展科技交流,推动实验动物科技发展
学会始终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在学术交流的内容上,注重突出主题,抓住学科发展方向及当前学科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深入交流与探讨。学会不仅积极加强与其它兄弟省市学会的交流和合作,还多次组织学会专家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多个国家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
1、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省内学术交流会、交流论文251篇、与会代表200多人;
2、参加了4次地区学术交流会、提交会议交流论文300多篇,特别是2007年,在学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承办了第七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本次会议共有6个省区、近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5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共收集会议论文152篇,内容涵盖了科学管理、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以及动物模型等四部分,充分展示了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管理理念;
3、组织参加了2次国家学术交流会,我会专家在大会上提交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明显处于先进行列。此外,还应邀参加外省实验动物学术年会和全军实验动物学术交流会,以及全军首届实验动物伦理与福利培训班,并作学术报告。先后邀请美籍华人徐兆光博士等7位海外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会,参加报告会的人员达560多人。
通过以上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使我省的科技人员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同时也加强了与国内外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实验动物科技水平的提高。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和领导下,在本届理事会及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全体同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在当好政府参谋、承接社会职能,以及学会自身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已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几年来,本届学会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通过许可证评审,提高了我省实验动物设施建设和实验动物的管理水平
在许可证评审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要求,对申请单位进行全面、认真的考试和考查,严把许可证评审质量关。在设施建设改造中,学会专家给予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和咨询。在申请许可证评审的单位中,大约有60%~70%的单位都进行过实验动物设施的升级改造,将普通级或清洁级实验动物设施升级改造为SPF级实验动物设施。通过实验动物许可证评审,加快了我省实验动物设施建设的步伐,同时也提升了我省实验动物设施的档次。
在许可证评审中,除了要求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必须达标、从业人员接受培训之外,还要求有完善的标准操作规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我省实验动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实验动物质量显著提高,实验动物品种(系)特色优势明显
按照国家和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验动物设施建设的具体情况,从2003年开始,我省取消普通级大、小鼠,并且实验动物监测单位也不再受理普通级大、小鼠的监测工作。目前,我省实验用大、小鼠已全部达到SPF级标准,并能满足全省教学、科研动物实验的需要。此外,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学会各会员单位广泛开展实验动物新品种(系)的培育和开发研究。目前,我省在新品种(系)实验动物培育中形成了特色,如国家级实验用比格犬种质资源中心通过验收,实验用西藏小型猪、水生实验用动物-剑尾鱼、FMMU白化豚鼠、HBV转基因小鼠培育成功,非人灵长类(猕猴和食蟹猴)生产量约占全国总数的1/3~1/2等。这些实验动物的培育成功和推广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省生物医药研究及产品开发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通过立法调研,加速了我省实验动物法制化建设进程
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现有法规、规范和管理文件等材料,结合广东实际情况,省实验动物学会陈菊玉秘书长召集学会有关专家经过多次集中讨论,起草了《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草案)》和《关于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并向部分人大、政协委员递交了实验动物立法提案,实验动物管理立法业已列入省科技厅2008年向人大申请的立法计划。
(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高
目前广东省实验动物行业从业人员较过去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学会有团体会员100多个,个人会员近500人,人员素质和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本届学会有4名专家担任国家学会下的专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委员,有2名专家分别担任《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和《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副主编。我省有2个实验动物学专业学位授权点,20多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每年招收培养硕士、博士30~40名;学会每年还不定期举办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班,四年来,共举行培训班11期,培训人员达565人次,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高。此外,学会专家每年为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1000~2000人讲授实验动物学课程,不仅普及提高了实验动物知识、宣传贯彻实验动物管理政策法规,而且推动了实验动物科学和相关学科的进步。
(五)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成绩显著
1、科研项目独具特色:几年来,广东省科技厅为了推动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设立科研项目加强实验动物条件体系建设。学会各理事单位共有14个科研项目,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获奖成果:本届学会专家教授在承担政府委托任务之外,还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绩。几年来,学会专家教授共获省部级科技奖9项,其中省部级科技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三等奖6项。
3、主编或副主编教材和专著:本届学会专家、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勤于笔耕,编写各类教材和专著14部。
三、学会的财务和管理状况
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领导下,本届学会按照国家和省的管理规定,在没有固定资产、固定收入、固定人员和办公场所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努力工作,财务状况良好并实现了增值。
2008年1月学会主管部门委托广州证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届学会任期的2004年-2007年4年的经济情况进行责任审计。审计数据显示:2004年1月1日的资产总额为699,069.63元,负债总额为228,627.90元,净资产总额为470,441.73元;2007年12月31日的资产总额为1,785,383.59元,增长155.39%;负债总额为280,267.70元,增长22.59%;净资产总额为1,505,115.893元,增长219.94%。
对本届学会的责任审计的综合评议意见是:学会财务管理依托单位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和责任人,能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增加学会的各项收入,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开源节流,实现资产增值155.39%。在政府没有固定投入,仅仅依靠自身的咨询服务收入来开展相关政府任务的运作和自我发展的积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几年来,第三届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在广东省科技厅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省份学会相比也还存在较大差距。学会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1)学会的工作职能缺乏法律保障和规范;(2)学会承接社会职能方面从整体上看处于被动地位;(3)自身能力建设方面有待加强;(4)学会对外宣传的力度有待加强;(5)需要进一步拓宽学会的财政收入渠道和设置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岗位。
五、今后工作计划
1、完成第四届学会理事会换届选举工作
组织召开第三届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会换届选举工作,推选第四届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会,同时进行学会工作总结、章程修改和财务审计等工作。
2、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
第四届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会产生后,按照《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章程》,将逐步健全科技交流工作部、培训教育和咨询工作部、编辑工作部、组织工作部等的职能,调动各位理事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学会理事会的作用。
3、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我省实验动物立法工作的进程
在省科技厅及有关部门的领导组织下,在开展实验动物立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争,促使实验动物立法尽早纳入广东省立法计划。
4、继续做好实验动物许可证评审工作
2008年下半年,我省数十家单位首批获得的实验动物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重新换领实验动物许可证,学会将一如既往协助科技厅做好实验动物许可证重新换发证评审工作。
5、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与国内、外和省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包括请国内外专家来我省讲学,组织人员参观考察等。召开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研讨会,同时组织学会会员参加2008年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学术年会和第八届中南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附件一:广东省第三届实验动物学会学术交流情况
附件二:广东省第三届实验动物学会会员单位承担的特色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附件三:广东省第三届实验动物学会会员单位获奖的科研成果
附件四:广东省第三届实验动物学会会员单位编写的教材和专著
上一篇: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计划[ 06-05 ]
下一篇:第十三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会议通知[ 07-26 ]
相关文章
- 黄江康处长作报告:广东省实验动物科技发…
- 没有相关内容!